⌛🕥🚂
历史上,以天一阁、古越藏书楼、铁琴铜剑楼为代表的私家藏书楼声名在外。藏书楼,顾名思义,其要在“藏”。著名学者黄宗羲曾感慨,“尝叹读书难,藏书尤难,藏之久而不散,则难之难矣!”中国古代,读书难、藏书难,书籍防火、防散失和毁坏也是十分困难的事。因此秘不示人也就成为多数藏书楼的规矩,天一阁甚至严苛到“代不分书,书不出阁”。
当历史走到当下,天一阁已经从私家藏书楼变为公共博物馆,成为全社会的文化宝库。从“私”到“公”、由“秘藏”到“开放”,彰显了文明的进程,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文化资源。书藏古今,全民共享,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得以在延续文脉的同时,滋养人们心灵,推动社会进步。
话说回来,即便对外敞开大门,对于很多人来说,古籍还是比较陌生的。如何更好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,吸引更多人主动走近古籍、接触和爱上传统文化?开发文创、走进学校、制作动画、走到线上,成为许多古籍保护单位的新探索。天一阁开发200余种读书主题文创产品,并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古籍修复、装裱拓印体验,对修复工作进行的网络直播吸引大众“云围观”,走进地铁站的《老范修书记》展览参观人数超15万人次,“书与我的故事”“开卷”“小小修复师”等系列活动反响热烈……通过诸多努力,古老悠久的书籍、文字、装裱和修复技艺,得以与年轻人产生更多互动,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。
“古籍热”不断升温,但时刻不能忘记的是,古籍具有文物属性,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。怎样更好兼顾“藏”与“用”?科技的进步给出了答案——古籍数字化。现在,通过天一阁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,读者足不出户就能阅览和研究珍贵古籍;“中华古籍资源库”陆续推出13.9万部(件)古籍数字资源,免去了读者往返奔波各家图书馆的时间,为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
✨(撰稿:胥苑学)“职业打假人”收徒卖课,谨防成灰色地带的狂欢
2024/11/17轩辕苑露🔤
共护“夜校热”文化更惠民
2024/11/17马飘婷📣
增强造血能力念好乡村振兴“山海经”
2024/11/17詹欢江📏
北交所上市公司连城数控新增专利信息授权:“一种金刚线切片机的线管理系统”
2024/11/17太叔怡艺👙
48岁大S又幸福了,DJ老公具俊晔频秀恩爱,满身爱的印记让人上头!
2024/11/17滕昌瑾⛿
拥抱·入境新旅,《2024界面旅行向往指南》终榜发布
2024/11/16庞言凤🔶
移动智能终端应当提供未成年人模式使用情况查询功能
2024/11/16公羊聪晶❅
消息人士:欧盟第二批动用俄资产收益的援乌资金将于2025年3月至4月交付基辅
2024/11/16孟永蓝h
行走雄安: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“书店式文化空间”
2024/11/15姚雪梁f
三位名新星球员应邀与正赛选手在都灵一起训练
2024/11/15解松阅🏞